1.体质的构成: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心理状况三方面。
2.体质的特征:①先天遗传性;②差异多样性;③形神一体性;④群类趋同性;⑤相对稳定性;⑥动态可变性;⑦连续可测性;⑧后天可调性。
3.人体以脏腑经络为中心,以精气血津液为物质基础。
4.精的多少优劣是体质差异的根本,调节体内外环境的平衡。
5.体质与病因病机决定病变的从化和传变:从化指病情随体质而变化,又称质化。
6.偏阳质者,多发实热证,当慎用温热伤阴之剂。
7.偏阴质者,多发实寒证,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
8.体质偏阳者,进食宜凉而忌热。
9.体质偏寒者,进食宜温而忌寒。
10.形体肥胖者多痰湿,食宜清淡而忌肥甘。
11.阴虚之体,饮食宜甘润生津之品,忌肥腻厚味、辛辣燥烈之品。
12.阳虚之体宜多食温补之品。
13.形神合一是中医学体质定义的基本特点之一,复杂多样的体质差异反映着人体在形态结构及由脏腑活动所产生的各种精神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特定的生理特质与心理特质的综合,是对个体身心特质的概括。
14.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联通内外的道路。体质不只取决于脏腑功能活动的强弱,还有赖于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协调,经络正是这种联系交流以协调脏腑功能的结构基础。
15.精气血津液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同来自于水谷之精,精与血之多少,气与津之盈耗,都影响着体质,成为构成并决定体质差异的物质基础。
16.先天禀赋是体质形成的要紧原因,而体质的形成、进步与强弱在非常大程度上又依靠于后天原因的影响,故体质是机体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原因一同用途的结果。
17.先天原因,是体质形成的基础,决定着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和特异性,是人体体质强弱的首要条件条件。
18.体质在一生中并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在后天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发生变化。改变后天体质形成的原因,可以弥补先天禀赋之不足,从而达到将来天养先天,使弱者变强,羸者变壮。
19.人体正常体质大致可分为阴阳平和质、偏阳质和偏阴质三类型型。
20.体质决定病机的从化。从化,即病情随体质而变化。